教育部為改變當前高中教育忽視育德及其育人的現象,于近日發(fā)布了關于加強教學課程的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表示將建成高校、中小學各學段上下貫通、有機銜接、互相協調、科學合理的課程教材體系,推動跨學科綜合育人。當前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育人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改革整體規(guī)劃、協同推進不夠,尚未形成育人合力。而在信息化社會,多元文化使學生成長環(huán)境更加復雜,要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出更高要求。
改變重分數輕育人的現象,首先要從書本教育開始,完善的教材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教育部也將組織編寫、修訂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教材;編寫、修訂中等職業(yè)學校相關課程教材,修訂大學相關教材。各省級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依據修訂后的基礎教育國家課程方案,調整完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統(tǒng)籌小學、初中、高中、本?、研究生學段,主要是避免學段間培養(yǎng)目標和教育內容脫節(jié)、交叉、錯位,理順各學段的育人目標。統(tǒng)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主要是避免學科知識本位、內容簡單重復,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發(fā)揮綜合育人功能。開展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將相關學科的教育內容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014年5月,教育部將啟動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預計兩年之后,新教材將編寫完成。最快到2016年,新版高中課本將啟用。新教材將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時比例,選修課時比例將進一步增加,打牢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增加學生選擇學習的機會,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意見要求,在普通高中要加強職業(yè)體驗、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課程。進一步精選課程內容,確定課程容量和難度,避免偏難、偏深。制定中等職業(yè)學校相關課程教學大綱,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
教育部在此次課改中強調,確保實踐活動占有一定課時或學分。實施“實踐育人共同建設計劃”,建立一批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的養(yǎng)成作用,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理解。中小學要探索把課堂教學與社區(qū)服務、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此次課程改革主要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轉化為具體的品格和能力要求,進而貫穿到各學段、融合到各學科,最后體現在學生身上。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二是為衡量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狀況提供評判依據,引導教育教學評價從單純考查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轉向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研制質量標準,使學習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對教學和考試評價都具有較強指導性的課程標準。
唯學網小編提醒:關于高中考試資訊和高中成績查詢等相關考試信息內容的請繼續(xù)關注唯學網的高中欄目。小編認為,對于考生而言,不僅是一個學習的經過,更是一種自我的挑戰(zhàn),高中欄目小編將為考生全程助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