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耕硯樓書法培訓中心開設“游夢晉唐-書法之循法悟道”課程。本課程采用央美博導邱振中的教學模式,結(jié)合學生自身特點,旨在引導學生對筆性的認知,學會揮運之理,將線條寫的富有“生命力”,我們選取褚遂良字帖作為初步掌握筆法的對象,學“用筆千古不易”之法,使學生正確熟練地進行筆法訓練,從而能迅速提高,避免“依葫蘆畫瓢”,不走彎路及日后的順利發(fā)展打牢基礎,進而為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養(yǎng)奠定基石。
ARTIST 趙立波官方網(wǎng)站http://artist.zlbo.zhuokearts.com
【濱州市耕硯樓書法工作室書法教育培訓中心】 詳情鏈接鏈接:gylsf.30edu.com/
近日,記者從廣東教育出版社獲悉,他們正在編寫的廣東省中小學地方教材《愉快的書法》,邀來國內(nèi)目前最知名的書法家、書法教育家邱振中先生擔任主編。借邱振中赴粵參加相關活動的機會,羊城晚報記者請他就中小學書法教育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小學書法教育大有學問 羊城晚報:您一向是站在創(chuàng)作最前沿的專家,現(xiàn)在來主編一套書法入門教材,是出于什么考慮? 邱振中:我認為任何一門藝術都可以寫出非常精彩的普及讀物,書法也一樣。這樣的書籍和教材對于傳播、接續(xù)書法文化具有深刻意義。作為在大學工作的教師,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書法的專業(yè)人才,但我們也非常關心普及讀物和入門教材。大學招收書法專業(yè)的學生,我們常感覺合格的考生不夠,追溯下來,就是最基礎的東西不達標,每個社會成員對于書法接受的基礎不行、社會的文化環(huán)境不對。小學階段,書法的初等教育包含的內(nèi)容非常簡單,特別一開始,就是“執(zhí)筆”。但是簡單的問題都聯(lián)系著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比如為何要畫線、要畫S線,為什么只要這幾個動作就可以接下來訓練很多復雜的動作?其實大有學問。 學寫字不等于“懂書法” 羊城晚報:國家現(xiàn)在提倡書法課進課堂,大家都很贊賞,您如何理解這種教育行為? 邱振中:我多次說過,書法至少包含了“語言文字、視覺圖形、意義闡釋和人格修煉”等復雜的內(nèi)容,遠不止是“一種文人的修養(yǎng)”、“把字寫得特別漂亮”這么簡單。今天的小學生將來會構成中國文化的社會基礎,我覺得中國社會應該有80%的人會欣賞書法。我們的書法跟西方的音樂一樣,毫無疑問是人們接受這個民族文化最好的藝術載體。而在未來社會中,不可能80%的人中不可能都去練字,我們只能通過講述和閱讀來學會欣賞書法,也就是所謂“懂書法”。我認為書法的初等教育應該要為達到這個效果打好基礎,而不是簡單地摹寫。 書法中有說教,有“義理”,但這些都隱藏在由書寫、美質(zhì)而引發(fā)的愉悅中,這種非說教性質(zhì)的感悟、熏陶,把審美趣味、文化理想和日用常行聯(lián)系在一起,既輕松又意義非凡。已經(jīng)有很多例子表明,在中小學,一般字寫得好的孩子,會具有比較強的頭腦專注、心手相應的能力,而他們潛意識里對文字的熱愛,對語言、對閱讀的感情也不一樣。 書法初級教育要講“藝術” 羊城晚報: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書法成為課業(yè)學習的一部分,是很應該的事? 邱振中:小學和中學可以分開看。毫無疑問,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而在書法訓練的入門階段,寫字與書法幾乎就是統(tǒng)一的。在小學階段,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當然也就是順理成章、事半功倍的。到了中學,年輕人進入感覺與理智開始互相滲透、糅合的階段,也是發(fā)展對藝術的敏感度的關鍵時期,對于人們一生中書寫趣味的形成、書寫最后所能到達到的水準,將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 羊城晚報:目前在少年兒童中開展的書法教育,您認為是否恰當和有效? 邱振中: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其中確實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比如說,一些少年宮的書法班,不講其他,光是臨摹,甚至老師寫好了字,讓孩子就蒙在上面描,這怎么行?這樣的方法與藝術才能、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沒有什么關系,只會模仿。如果是這樣的學,等到進入大學學習書法專業(yè),我都寧肯他沒學過,從頭開始倒更快。所以我想到,如果能從小學習書法的開始,就給他正確的啟蒙和引導,哪怕他今后并不學專業(yè),都沒關系,可以成為他們今后提升書法感受審美能力的基礎。除了從“寫字”角度來切入書法初級教育,還要加上“藝術”的角度。 羊城晚報:那您是反對在初學階段使用描紅的方法嗎? 邱振中:我們學習書法的傳統(tǒng)方法,一是臨摹、一是描紅,大家一直在使用。但這中間存在一種困難:學生同時面對范本的結(jié)構、筆法、情致,一遍遍地臨寫,顧此而失彼,只是在無數(shù)遍的臨寫中一點點加深對整體的印象,而要等這種印象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準確而自如地臨寫范本,而從準確的臨寫到創(chuàng)作,又要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磨煉,能夠走到這一步的人寥寥無幾。書法也由此而成為人們心目中一種神秘莫測的事物。我將其稱之為“整體植入法”,它成功率太低、費時太長。 “分期訓練”才能水到渠成 羊城晚報:那您在教學方法上有什么創(chuàng)新呢? 邱振中:我在教學中采用的是一種新的訓練體系———經(jīng)過對歷代所有基本技法的分析,找到它們內(nèi)在的關系,然后從執(zhí)筆開始,步步深入,精心設計一個個練習,直到書法中最復雜的技巧。 在編寫這套小學基礎教材時,我們提倡的是一種“分期”的方法,比如寫一個復雜的筆畫,它需要些什么技能?1.需要運筆的平穩(wěn),那我們就設計一個平穩(wěn)聯(lián)系;2.要動作協(xié)調(diào),我們就設計一個協(xié)調(diào)聯(lián)系;還有平行筆畫、斜著相交的筆畫,我們都有相應練習。等學生逐項練好了,再回過頭來寫這個字,一點問題都沒有了!跟小提琴練習一樣,要弓法、音階逐一地來,不可能一上來就整體練首獨奏曲! 這套方法是循序漸進的,比如一開始從拿筆、到拿筆不蘸墨空中練習,到拿筆蘸水在紙上寫、再到拿筆蘸墨到紙上寫等經(jīng)歷不同階段,讓你體會手上不同的感覺,有效果,也有趣味。
邱振中簡介 邱振中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是我國首批書法專業(yè)碩士學位獲得者,F(xiàn)為中國書協(xié)學術委員、中央美院教授。他先后在中國美術館、瑞士日內(nèi)瓦、日本奈良、美國洛杉磯等地多次舉辦個人書法藝術展覽,被公認為我國近30年來書法創(chuàng)作和理論成果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