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樂團分為吹、拉、彈、打四部分組成,并引進了西方的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來加強低音聲部,此外,以嗩吶和改進過的擴音笙來代替銅管及木管樂,并且應(yīng)用近代發(fā)明的低音鍵笙、低音嗩吶、革胡等樂器,在打擊樂器方面也運用了如定音鼓、軍鼓等西洋樂器。相較于西方交響樂團而言,民族管弦樂團最大的特色在于彈撥樂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量中國特色的打擊樂器的使用。
樂團團員在進校前其中不少人就已經(jīng)在當?shù)貚渎额^角并小有名氣,進校后又接受了嚴格而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xùn)練,在我國一流專家和教授的精心培育下,藝術(shù)才華與日俱增。他們當中不僅多人在國內(nèi)各類民樂賽事,如“CCTV民族器樂大賽”、“文華杯民樂大賽”、“金鐘獎民族器樂比賽”等全國重大賽事中獲得大獎,而且經(jīng)常作為“中國小天才”、“小小演奏家”組成藝術(shù)代表團出訪歐美、澳州各國,在海外引起強烈反響,受到高度的贊賞。
中國少年民族管弦樂團現(xiàn)有團員80人左右,不僅編制齊全、訓(xùn)練有素,且樂隊演奏配合默契、協(xié)調(diào)融洽。除常駐指揮為陳冰外,樂團還曾與王甫建、孫維熙、劉沙、張烈等著名指揮家、演奏家合作過。在指揮和各專業(yè)教師的嚴格督促和指導(dǎo)下,不僅個人演奏水平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同時,還積累了一大批高水平風格各異的音樂作品,如《抒情變奏曲》、《春江花月夜》、《絲綢之路》、《西北組曲》、《湘西風情》、《長城隨想曲》、《黃土情》、《蘆溝曉月》、《春節(jié)序曲》等等。很多傳統(tǒng)樂曲是借著不停的演奏,口傳心授,流派風格的演變而來,我校民樂團同時也會委約作曲家專為樂團創(chuàng)作新作品。
中國少年民族管弦樂團的人數(shù)員構(gòu)成:
指揮:1人。
拉弦樂器:高胡(約4-8人),二胡(約8-12人),中胡(約4-8人),大提琴(或用革胡,約4-6人),低音大提琴(或用倍革胡,2-4人)。
彈撥樂器:琵琶(約4-8人),揚琴(約1-2人),柳琴(約2-4人),中阮(約4-8人)大阮(約4-6人)古箏(2人)三弦(1人,少數(shù)曲目使用,通常由阮演奏員兼任)箜篌(1人)。
吹管樂器:梆笛(1-2人),曲笛(1-2人),新笛(1-2人),高音笙(1-2人),中音笙(1-2人),低音笙(1-2人),高音嗩吶(2人),中音嗩吶(2人),次中音嗩吶(1-2人),低音嗩吶(1人),低音管(1-2人)。
打擊樂器:共約6-10人,一人通常演奏多項樂器,常用的樂器包括排鼓、中國大鼓、板鼓、堂鼓、定音鼓、小軍鼓、大軍鼓、小鈸、大鈸、西洋軍鈸、吊鈸、小鑼、大鑼、云鑼、木魚、梆子、鈴鼓、三角鐵、風鈴、沙球、木琴、鋼片琴、管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