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業(yè)績超出預期
11月17日晚,阿里公布了2023財年第二季度(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三個月)財報。
財報顯示,阿里本季度總收入20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凈利潤卻由盈轉虧,虧損224.7億元,而去年同期還盈利33.8億元。
如果單看凈虧損,阿里似乎“表現(xiàn)欠佳”。但事實上,阿里的經營利潤達到了251.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漲68%;經調整EBITA也大漲29%至361.6億元。也就是說,在核心業(yè)務方面,阿里還是正增長的。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大幅凈虧損,阿里解釋稱:主要是由于所持有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的市場價格下降,導致凈虧損增加和權益法核算的投資損益下降,部分被經調整EBITA的增加所抵消。簡單來說,就是和實際經營無關,出現(xiàn)虧損是受資本市場的影響。
那么從具體業(yè)務來看,阿里的表現(xiàn)又如何?
最為重要的“中國商業(yè)”部分,包含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盒馬、高鑫零售等等,本季度收入微降1%至1354.3億元人民幣。阿里的解釋是受到疫情及消費需求減少、競爭持續(xù)的影響,但從大背景來看,這一表現(xiàn)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截自阿里2023財年Q2財報)
而且雖然中國商業(yè)收入微降,但該部分的經調整EBITA還是實現(xiàn)了6%的正向增長。說明阿里一系列的降本增效取得了顯著效果。尤其是淘特和淘菜菜大幅收窄虧損,有望在不久后實現(xiàn)盈利。
不過,要說進步最為明顯的,當然就非“菜鳥”莫屬了。本季度,來自菜鳥的收入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從去年同期的98.46億元大漲36%至133.67億元。占總收入比例也升至7%,成為阿里第四大收入來源。
而如果計入跨分部交易的影響,菜鳥本季度的收入更是達到了182.82億元。也就是說,菜鳥有73%的收入都來自外部客戶。自身的快速成長,再加上較強的獨立性,菜鳥顯然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菜鳥成為阿里“優(yōu)等生”
對于菜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阿里將之歸功于服務模式的升級。
財報顯示,菜鳥一直在拓展菜鳥驛站網絡以提供多元的增值服務、提升消費者體驗及配送效率。本季度,菜鳥驛站的總數(shù)量同比增長超20%,達到了170000多個。其中,位于城市住宅社區(qū)的菜鳥驛站超過116000個,有超過80000個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今年7月底,菜鳥CEO萬霖在“菜鳥開放周”上表示,菜鳥網絡已將“以多種方式送貨上門”列為今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事實也的確如此,菜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驛站加入到了送貨上門的大軍中。
就在17日當天,菜鳥公布了一組數(shù)據:截至17日中午,天貓雙11菜鳥送貨上門包裹量超2億件,菜鳥驛站和菜鳥直送單日送貨上門峰值均超過1000萬件。
對于消費者而言,送貨上門大幅提高了用戶體驗。雖然很多上班族已經習慣于去驛站取快遞,并且認為這種取貨方式更加方便。但也有很多消費者有著上門需求,尤其是大件快遞,能夠送貨上門無疑是解決了一大煩心事。
因而菜鳥也加強了針對大件快遞的服務升級,目前已經在全國300城提供免費的“送裝一體”服務。部分大件家裝,不僅可以送貨上門,還能幫用戶完成組裝。為此,菜鳥也下了“血本”,不斷擴大自營送裝隊伍,高薪招聘、培訓送裝師傅等。
但只要能提高用戶體驗,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一方面,能夠讓菜鳥在快遞市場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菜鳥目前提供的送貨上門服務都是針對天貓自營商品,物流體驗的升級,也能從側面推動淘系電商業(yè)務的增長。
正如阿里CEO張勇在財報后的電話會議上所說:“我們相信菜鳥的更好的成長,一定能反哺到阿里巴巴集團其他的數(shù)字商業(yè)業(yè)務!
除了提高國內用戶體驗以外,菜鳥在國外的布局更是沒有閑著。
財報顯示,菜鳥為了拓展國際物流基建,一直在加強端到端的物流能力。比如eHubs(數(shù)字貿易中樞)、干線、分揀中心以及最后一公里派送網絡等等。就在今年10月,又有兩個新國際分揀中心投入服務,使得菜鳥的海外分揀中心總數(shù)增至12個。
物流設施的完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提高配送效率。如今菜鳥跨境物流實現(xiàn)大幅提速,時效確定性也得到增強。比如中韓跨境包裹,最快37小時就可以送達;西班牙和法國的用戶,最快2天就可以收到海外倉發(fā)商品。
阿里之所以如此重視菜鳥在海外的布局,主要也是為了強化菜鳥的獨立性,并將之作為新的增長點。
電話會議上張勇就表示,自從2013年菜鳥成立至今,一直是阿里控股的獨立運作的子公司。菜鳥不僅有外部的客戶,也有外部的股東,阿里只持有菜鳥約67%的股份。也正是因此,阿里相信菜鳥能獨立面對市場,更好地獨立發(fā)展以服務市場客戶。
從實際情況來看,菜鳥已經離阿里的目標越來越近了。本季度中,菜鳥經調整EBITA盈利1.25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還虧損了3.15億元,成功實現(xiàn)扭虧為盈。
前不久召開的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上,菜鳥全球物流還入選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
這種種成績證明,菜鳥對于阿里的重要性已經愈發(fā)顯著。菜鳥長期在物流設施領域的投入,就像是阿里對外的一塊“招牌”,彰顯著其推動數(shù)實融合的決心。
阿里進入穩(wěn)健增長階段
最新的財報中,除了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菜鳥以外,阿里的不少業(yè)務也展現(xiàn)了強大的韌性。
比如長期飽受質疑的“盒馬”,在本季度實現(xiàn)翻盤。財報期內阿里的直營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6%至647.25億元人民幣,主要就是歸功于盒馬收入的強勁增長。
記得當初盒馬剛誕生時,張勇就為其制定了線上交易要大于線下交易的剛性標準,目的就是將盒馬打造成新零售的標桿。而如今這一標準已經得到了完美執(zhí)行,盒馬的線上訂單收入占比保持在超過65%的高水平。
此外,盒馬在本季度不斷提高毛利率、降低線上訂單履約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最終實現(xiàn)了健康的同店銷售增長及顯著減虧。截至財報期末,除了開店時間不足一年的門店,絕大多數(shù)盒馬門店都實現(xiàn)了現(xiàn)金流為正。
可能盒馬的未來會像其CEO侯毅所說:“我相信盒馬的盈利近在咫尺了,我相信盒馬未來一定會在中國零售業(yè)成為最盈利的企業(yè),這個我認為也不遠!
同樣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還有本地生活業(yè)務。財報期內,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收入130.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據阿里分析,主要原因是高德訂單的強勁增長,以及餓了么平均訂單金額的提升等。
雖然本地生活業(yè)務還未實現(xiàn)盈利,但經調整EBITA也從去年的虧損65.35億元,大幅收窄至虧損34.93億元。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如果未來能夠繼續(xù)保持,相信離實現(xiàn)盈利也沒多遠了。
從菜鳥到盒馬再到本地生活,我們能看到阿里在本季度實現(xiàn)了多業(yè)務的共同進步。在大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下,追求穩(wěn)健增長和高質量發(fā)展,已然成為了阿里的核心方向。而這,也正是阿里的韌性所在。
電話會議上,張勇再次重申:“不管潮起潮落,我們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更對未來充滿信心!
來源:電商報
以上是關于用戶增長師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用戶增長師信息,第一時間了解用戶增長師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用戶增長師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