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方便大家順利通過今年司法考試,現(xiàn)在距離考試一個月的時間,唯學小編建議大家復習時有針對性,這樣效率才會高、因為考試考的是方方面面,針對性的復習才可以保證固定模塊的得分。當你進行多個模塊練習之后這樣司法考試分數(shù)就有一定的保障了。
1.“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2)排斥習慣(_____的罪刑法定);(3)禁止類推解釋(_____的罪刑法定);(4)刑罰法規(guī)的適當(______的罪刑法定)!毕铝心囊贿x項與題干空格內(nèi)容相匹配?( )
A.事前——成文——確定——嚴格
B.事前——確定——成文——嚴格
C.事前——嚴格——成文——確定
D.事前——成文——嚴格——確定
「答案」D
「考點」刑法的基本原則
「解析」罪刑法定原則的具體要求為:(1)溯及既往的禁止,即事前的罪刑法定。犯罪及其刑罰必須在行為前預先規(guī)定,刑法不得在對其公布、施行前的行為進行追溯適用。(2)排斥習慣法,即成文的罪刑法定。犯罪與刑罰必須由立法者通過特定程序以文字的形式記載下來,刑事司法應以成文法為準,而不能適用習慣法。(3)合理解釋刑法,禁止類推,即嚴格的罪刑法定。類推解釋是對事先在法律上沒有規(guī)定要予以處罰的行為進行處罰,屬于司法恣意對國民的行為進行壓制,這是不允許的。(4)刑罰法規(guī)的適當,即確定的罪刑法定。同時,刑罰法規(guī)的適當還包括刑法的明確性、禁止處罰不當處罰的行為、禁止不確定刑三方面內(nèi)容。
2.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離職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機逃走,但剛跑到監(jiān)獄外的樹林即被抓回。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主觀上是過失,乙是故意
B.甲、乙是事前無通謀的共犯
C.甲構(gòu)成私放在押人員罪
D.乙不構(gòu)成脫逃罪
「答案」A
「考點」犯罪主觀要件、共犯
「解析」選項A正確。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離職守,導致乙趁機逃走,并非甲故意將乙放走,因此,甲主觀上是過失;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出于脫逃的故意,實施脫逃的行為,因此,乙主觀上是故意。
選項B錯誤。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行為人之間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其中一人為過失的,不構(gòu)成共犯。因此,甲乙不成立共犯。
選項C錯誤。私放在押人員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過失不構(gòu)成此罪,本題中甲主觀上是過失,不是故意,因此不構(gòu)成私放在押人員罪。
選項D錯誤。只要實施脫逃的行為即成立既遂,本題中,乙雖然最終被抓回,但仍然構(gòu)成脫逃罪。
3.關于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下列哪一判斷是正確的?( )
A.甲開槍射擊乙,乙迅速躲閃,子彈擊中乙身后的丙。甲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B.甲追趕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駛汽車身亡。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C.甲、乙沒有意思聯(lián)絡,碰巧同時向丙開槍,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臟。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D.甲以殺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藥,但在該毒藥起作用前,丙開槍殺死了乙。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答案」D
「考點」刑法上的因果關系
「解析」選項A錯誤。根據(jù)因果關系認定的條件說,當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存在著沒有前者就沒有后者的條件關系時,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選項A中,甲開槍射擊乙,乙躲閃而擊中乙身后的丙。雖然甲不存在殺害或者傷害丙的故意,但如果沒有甲開槍的行為,則不會出現(xiàn)丙被射中的后果,因此甲的行為與丙死亡的結(jié)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選項B錯誤。作為原因的行為必須具有危害結(jié)果發(fā)生的實在可能性,即指某種行為存在使危害結(jié)果發(fā)生的客觀依據(jù),這是行為與結(jié)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前提條件。選項B中,甲追趕小偷乙,甲的行為具備正當性,不具備使危害結(jié)果發(fā)生的客觀依據(jù),因此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
選項C錯誤。一個危害結(jié)果由數(shù)個危害行為造成的,在認定某種行為是某種危害結(jié)果的原因時,不能輕易否認其他行為同時也是該結(jié)果發(fā)生的原因。選項C中,甲、乙的行為均可導致丙的死亡,因此,甲、乙的行為與丙的死亡之間都具有因果關系。
選項D正確。根據(jù)因果關系認定的條件說,與前“條件”無關的后條件直接導致結(jié)果發(fā)生,而且即使沒有前“條件”也將發(fā)生結(jié)果時,前“條件”與結(jié)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選項D中,丙開槍射擊“條件”的介入直接導致了乙的死亡,因此,甲的行為與乙的死亡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
4.甲(十五周歲)的下列哪一行為成立犯罪?( )
A.春節(jié)期間放鞭炮,導致鄰居失火,造成十多萬元財產(chǎn)損失
B.騙取他人數(shù)額巨大財物,為抗拒抓捕,當場使用暴力將他人打成重傷
C.受意圖騙取保險金的張某指使,將張某的汽車推到懸崖下毀壞
D.因偷拿蘋果遭攤主喝罵,遂掏出水果刀將其刺成輕傷
「答案」B
「考點」刑事責任年齡
「解析」選項A、C錯誤。《刑法》第17條第2款規(guī)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選項A屬于失火行為。選項C屬于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15周歲的未成年人對于上述兩種行為均不承擔刑事責任。
選項B正確,選項D錯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法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規(guī)定,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八種犯罪,是指具體犯罪行為而不是具體罪名。對于刑法第十七條中規(guī)定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實施了殺人、傷害行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傷,死亡后果的,都應負刑事責任。據(jù)此可知,選項B中甲使用暴力將他人打成重傷,甲應對造成他人重傷的結(jié)果應承擔刑事責任,構(gòu)成故意傷害罪。選項D中,甲的行為僅造成被害人輕傷,不構(gòu)成犯罪。
5.甲與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將毒藥拌入菜中意圖殺甲。因久等未歸且又懼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殺人惡念,將菜倒掉。關于乙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犯罪預備
B.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實行階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B
「考點」犯罪的未完成形態(tài)
「解析」《刑法》第22條第1款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刑法將預備行為規(guī)定為兩類,即準備工具與制造條件。準備工具事實上也是為實行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只因是最常見的預備行為,故刑法予以特別規(guī)定。準備工具,即準備實行犯罪的工具,主要表現(xiàn)為:購買某種物品作為犯罪工具;制造犯罪工具;改裝物品使之適應犯罪需要;租借他人物品作為犯罪工具;盜竊他人物品作為犯罪工具等。制造條件,是指除準備工具以外的一切為實行犯罪制造條件的預備行為,如調(diào)查犯罪場所與被害人行蹤,出發(fā)前往犯罪地點或者守候被害人的到來,誘騙被害人前往犯罪場所,等等。本題中,乙出于殺人的故意將毒藥拌入菜中的行為屬于準備工具的預備行為,之后乙放棄犯罪并積極阻止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構(gòu)成犯罪中止。因此,乙成立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
6.關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甲、乙應當預見但沒有預見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塊石頭砸死丙。只有認定甲、乙成立共同過失犯罪,才能對甲、乙以過失致人死亡罪論處
B.甲明知乙犯故意殺人罪而為乙提供隱藏處和財物。甲、乙構(gòu)成共同犯罪
C.交警甲故意為乙實施保險詐騙提供虛假鑒定結(jié)論。甲、乙構(gòu)成共同犯罪
D.公安人員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風報信助其逃避處罰。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C
「考點」共同犯罪
「解析」選項A錯誤。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各個共犯人之間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過失的,不構(gòu)成共同犯罪。雖然選項A中甲乙不成立共同過失犯罪,但是不妨礙根據(jù)甲乙各自過失犯罪情況分別定罪量刑。
選項B錯誤。事前無通謀的窩藏、包庇行為,以及事前無通謀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及收益的行為,不成立共犯。如果事前有通謀,則成立相關犯罪的共犯。選項B中,甲乙事前沒有通謀行為,不成立共同犯罪。
選項C正確!缎谭ā返198條第4款規(guī)定,保險事故的鑒定人、證明人、財產(chǎn)評估人故意提供虛假的證明文件,為他人詐騙提供條件的,以保險詐騙的共犯論處。選項C中,甲作為保險事故的鑒定人,故意為乙實施保險詐騙提供虛假鑒定結(jié)論,甲、乙構(gòu)成保險詐騙罪的共犯。
選項D錯誤!缎谭ā返417條規(guī)定,有查禁犯罪活動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向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提供便利,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的,構(gòu)成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據(jù)此可知,選項D中甲構(gòu)成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而不與乙成立共同犯罪。
7.甲乙兩家有仇。某晚,兩撥人在歌廳發(fā)生斗毆,甲、乙恰巧在場并各屬一方。打斗中乙持刀砍傷甲小臂,甲用木棒擊中乙頭部,致乙死亡。關于甲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屬于正當防衛(wèi)
B.屬于緊急避險
C.屬于防衛(wèi)過當
D.屬于故意殺人
「答案」D
「考點」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
「解析」本題中,甲乙兩人參與的是聚眾斗毆,在相互斗毆中甲乙兩人對有傷害對方的故意,不存在防衛(wèi)或避險的意圖,甲用木棒擊中乙頭部致乙死亡的行為,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8.關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斷是正確的?( )
A.甲因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剝奪政治權(quán)利三年。甲在附加刑執(zhí)行完畢之日起五年之內(nèi)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搶奪罪于2005年3月假釋出獄,考驗期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從假釋考驗期滿之日起五年內(nèi)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國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滿,六年后又犯殺人罪。甲成立累犯
D.對累犯可以從重處罰
「答案」B
「考點」累犯
「解析」《刑法》第65條規(guī)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nèi)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前款規(guī)定的期限,對于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選項A錯誤。累犯的5年期限從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開始計算,徒刑執(zhí)行完畢不包括附加刑的執(zhí)行。
選項C錯誤!缎谭ā返66條規(guī)定,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論處。據(jù)此可知,特殊累犯要求前后兩個罪都必須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選項C中后罪是殺人罪不是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不成立特殊累犯,超過5年也不成立一般累犯。
選項D錯誤。累犯是應當從重處罰,不是可以從重處罰。
9.甲女因搶劫殺人被逮捕,羈押期間不慎摔傷流產(chǎn)。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訴。對甲的處理,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應當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B.應當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可適用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
C.不應當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因甲并非被強制流產(chǎn)
D.不應當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因甲并非在審判時摔傷流產(chǎn)
「答案」A
「考點」不適用死刑的情況
「解析」《刑法》第49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懷孕婦女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chǎn)審判時是否可以適用死刑問題的批復》(1998年)。該批復規(guī)定,懷孕婦女因涉嫌犯罪在羈押期間自然流產(chǎn)后,又因同一事實被起訴,交付審判的,應當視為“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依法不適用死刑。據(jù)此可知,本題中甲女在羈押期間流產(chǎn),應視為“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依法不適用死刑。另外,死刑包括死刑立即執(zhí)行和死緩,不適用死刑意味著也不適用死緩。
10.關于減刑,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減刑只適用于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緩的犯罪分子
B.對一名服刑犯人的減刑不得超過三次,否則有損原判決的權(quán)威性
C.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實際執(zhí)行時間可能超過十五年
D.對被判處無期徒刑、死緩的罪犯的減刑,需要報請高級法院核準
「答案」C
「考點」減刑
「解析」選項A錯誤。根據(jù)《刑法》第78條的規(guī)定,減刑的適用對象是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選項A中遺漏了被判處“管制”的情況,同時多了一個被判處“死緩”的情況。
選項B錯誤!缎谭ā芳捌渌痉ń忉屢(guī)定中并沒有對減刑的次數(shù)進行限制。
選項C正確!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8條規(guī)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實際執(zhí)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年,其起始時間應當自無期徒刑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據(jù)此可知,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減刑后可能實際執(zhí)行的時間可能超過十五年。
選項D錯誤!缎谭ā返79條規(guī)定,對于犯罪分子的減刑,由執(zhí)行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對確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實的,裁定予以減刑。非經(jīng)法定程序不得減刑。據(jù)此可知,沒有報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相關規(guī)定。
11.甲將鄰居交售糧站的稻米淋灑農(nóng)藥,取出部分作餌料,毒死麻雀后售與飯館,非法獲利5,000元。關于甲行為的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構(gòu)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B.構(gòu)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盜竊罪
C.僅構(gòu)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構(gòu)成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答案」D
「考點」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解析」甲將鄰居交售糧站的稻米淋灑農(nóng)藥,此屬于投放危險物質(zhì)的行為,構(gòu)成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甲取出部分淋灑了農(nóng)藥的稻米作餌料,毒死麻雀后售與飯館,非法獲利5,000元的此行為構(gòu)成生產(chǎn)、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此甲同時構(gòu)成投放危險物質(zhì)罪和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12.某施工工地升降機操作工劉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啟動按鈕,造成維修工張某當場被擠壓身亡。劉某報告事故時隱瞞了自己按下啟動按鈕的事實。關于劉某行為的定性,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間接)故意殺人罪
B.過失致人死亡罪
C.謊報安全事故罪
D.重大責任事故罪
「答案」D
「考點」重大責任事故罪
「解析」選項A錯誤。劉某主觀上是過失,沒有殺人的故意,因此,不成立故意殺人。
選項B錯誤,選項D正確。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指在生產(chǎn)、作業(yè)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guī)定,因而發(fā)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本題中,操作工劉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啟動按鈕,造成維修工張某當場被擠壓身亡。劉某的行為屬于在生產(chǎn)、作業(yè)過程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guī)定,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的行為,構(gòu)成重大責任事故罪。另外,重大責任事故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屬于法條競合關系,適用特殊法優(yōu)于普通法的原則,應以重大責任事故罪論處。
選項C錯誤。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發(fā)生后,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犯罪主體為對安全事故“負報告職責的人員”,即生產(chǎn)經(jīng)營單位的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負責經(jīng)營的投資人以及其他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成立本罪還要求因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jié)嚴重。本題中,雖然劉某報告事故時隱瞞了自己按下啟動按鈕的事實,但此時危害結(jié)果已經(jīng)發(fā)生,并沒有因為謊報而貽誤事故搶救,情節(jié)嚴重。因此劉某不構(gòu)成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
13.關于貨幣犯罪,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以貨幣碎片為材料,加入其他紙張,制作成假幣的,屬于變造貨幣
B.將金屬貨幣熔化后,制作成較薄的、更多的金屬貨幣的,屬于變造貨幣
C.將偽造的貨幣贈與他人的,屬于使用假幣
D.運輸假幣并使用假幣的,按運輸假幣罪從重處罰
「答案」C
「考點」貨幣犯罪
「解析」選項A、B錯誤。偽造貨幣是指沒有貨幣發(fā)行權(quán)的人,非法制造外觀上足以使一般人誤認為是貨幣的假貨幣,妨害貨幣的公共信用的行為。變造貨幣是指非法對真正的貨幣進行各種方式的加工,使其變?yōu)槊骖~、含量不同的貨幣,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根據(jù)上述定義可知,偽造是模仿真實的貨幣,即存在與所造的假幣相對應的真貨幣,也可能是行為人自行設計制作足以使一般人誤認為是貨幣的假幣;變造則是對真正的貨幣本身進行各種方式的加工,改變其面值、含量的行為。以真貨幣為材料,制作成喪失真貨幣外觀的假幣的行為,應認定為偽造貨幣罪。將金屬貨幣熔化后,制作成較薄的、更多的金屬貨幣的行為,屬于偽造貨幣。因此,選項A、B中的情況都屬于偽造貨幣的行為,而不屬于變造貨幣的行為。
選項C正確。使用假幣罪中的“使用”是指將假幣作為真貨幣而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假幣,如購買商品、兌換另一貨幣、存入銀行、贈與他人,或者將假幣用于交納罰款或者罰金等,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貨幣,如將假幣用于賭博。因此,將偽造的貨幣贈與他人的,屬于使用假幣的行為。
選項D錯誤!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2款規(guī)定,行為人出售、運輸假幣構(gòu)成犯罪,同時有使用假幣行為的,依照刑法第171條、第172條的規(guī)定,實行數(shù)罪并罰。因此運輸假幣并使用假幣的,應當以運輸假幣罪與使用假幣罪數(shù)罪并罰。
14.張某竊得同事一張銀行借記卡及身份證,向丈夫何某謊稱路上所拾。張某與何某根據(jù)身份證號碼試出了借記卡密碼,持卡消費5,000元。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
A.張某與何某均構(gòu)成盜竊罪
B.張某與何某均構(gòu)成信用卡詐騙罪
C.張某構(gòu)成盜竊罪,何某構(gòu)成信用卡詐騙罪
D.張某構(gòu)成信用卡詐騙罪,何某不構(gòu)成犯罪
「答案」C
「考點」盜竊罪、信用卡詐騙罪
「解析」《刑法》第196條第3款規(guī)定,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盜竊罪。本題中,張某竊得同事一張銀行借記卡并使用構(gòu)成盜竊罪。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動柜員機上使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規(guī)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動柜員機(ATM機)上使用的行為,屬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款第(三)項規(guī)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構(gòu)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本題中,何某以為信用卡是拾得的,并進行使用,構(gòu)成信用卡詐騙罪。
15.楊某生產(chǎn)假冒避孕藥品,其成份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貨值金額達15萬多元,尚未銷售即被查獲。關于楊某的行為,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不構(gòu)成犯罪
B.以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未遂)定罪處罰
C.以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既遂)定罪處罰
D.觸犯生產(chǎn)假藥罪與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未遂),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司法部答案」D「網(wǎng)校答案」B
「考點」生產(chǎn)假藥罪與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
「解析」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是指生產(chǎn)、銷售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本罪是危險犯,即需要生產(chǎn)、銷售的假藥要足以危害人體健康才構(gòu)成本罪。本題中,楊某生產(chǎn)的假冒避孕藥品是面粉與白糖混合物,人食用后不會危害到人體健康,因此,不成立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缎谭ā返149條第1款規(guī)定,生產(chǎn)、銷售其他特定產(chǎn)品雖不構(gòu)成犯罪,但只要銷售金額在5萬元以上,都可按照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定罪處罰。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chǎn)、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第2款規(guī)定,偽劣產(chǎn)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的銷售金額三倍以上的(即15萬以上),以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未遂)定罪處罰。本題中,楊某生產(chǎn)假藥的行為不構(gòu)成生產(chǎn)、銷售假藥罪,但其貨值金額達15萬多元,構(gòu)成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罪(未遂)。
16.甲持刀將乙逼入山中,讓乙通知其母送錢贖人。乙擔心其母心臟病發(fā)作,遂謊稱開車撞人,需付五萬元治療費,其母信以為真。關于甲的行為性質(zhì),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非法拘禁罪
B.綁架罪
C.搶劫罪
D.詐騙罪
「答案」B
「考點」非法拘禁罪、綁架罪、搶劫罪、詐騙罪
「解析」選項A錯誤。非法拘禁罪沒有勒索錢財?shù)哪康模幢闶菫榱怂魅鶆斩薪,索取的也是自己的錢,而不是本屬于被害人的錢。本題中甲以勒索財物為目的持刀將乙逼入山中,不構(gòu)成非法拘禁罪。
選項B正確,選項C錯誤。搶劫罪是當場向被害人索取財物,而不是向被害人外的第三人索取財物,這是搶劫罪與綁架罪的區(qū)別所在。本題中,甲持刀將乙控制并通知乙向其目前索錢,構(gòu)成綁架罪,不構(gòu)成搶劫罪。
選項D正確。乙擔心其母心臟病發(fā)作,遂謊稱開車撞人,需付五萬元治療費,其母信以為真。此并非是行為人甲的欺騙行為,而是受害人自己擔心母親身體而采用的策略,對行為人甲的犯罪行為構(gòu)成并不影響,即甲不構(gòu)成詐騙罪。
17.甲欠乙十萬元久不歸還,乙反復催討。某日,甲持兇器闖入乙家,毆打乙致其重傷,迫乙交出十萬元欠條并在已備好的還款收條上簽字。關于甲的行為性質(zhì),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故意傷害罪
B.搶劫罪
C.非法侵入住宅罪
D.搶奪罪
「答案」B
「考點」故意傷害罪、搶劫罪、非法侵入住宅罪、搶奪罪
「解析」本題的關鍵是搶劫罪中的財物是否可以包含欠條。公民之間的合法債權(quán)債務關系受法律保護,作為確定當事人之間債權(quán)債務關系的欠條,雖不是直接的財物,卻是有價的債權(quán)憑證。從真題答案來看,甲持兇器闖入乙家,毆打乙致其重傷,迫乙交出十萬元欠條并在已備好的還款收條上簽字,其行為屬通過違法手段來消滅債權(quán)債務關系,構(gòu)成搶劫罪。
選項A錯誤。甲毆打乙致其重傷,屬于搶劫罪的暴力行為,不另行成立故意傷害罪。
選項C錯誤。甲持兇器闖入乙家,屬于入戶搶劫情形,不另行成立非法侵入住宅罪。
選項D錯誤。搶奪罪與搶劫罪的區(qū)別在于:暴力的作用對象不同。搶奪罪的暴力行為一般針對物,但也包括對人的輕微暴力。本題中甲的行為構(gòu)成搶劫罪,而非搶奪罪。
18.甲任郵政中心信函分揀組長期間,先后三次將各地退回信函數(shù)萬封(約500公斤),以每公斤0.4元的價格賣給廢品收購站,所得款項占為己有。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
A.退回的信函不屬于信件,甲的行為不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
B.退回的信函雖屬于信件,但甲沒有實施隱匿、毀棄與開拆行為,故不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
C.退回的信函處于郵政中心的管理過程中,屬于公共財物,甲的行為成立貪污罪
D.退回的信函被當作廢品出賣也屬于毀棄郵件,甲的行為成立私自毀棄郵件罪
「答案」D
「考點」關于郵件的犯罪
「解析」選項A錯誤。退回的信函仍然屬于信件,郵政工作人員無權(quán)私自處理。
選項B錯誤,選項D正確。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quán)利,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行為人實施隱匿、毀棄、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三種行為之一的,即可構(gòu)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本題中的甲實施了毀棄行為,但該行為構(gòu)成私自毀棄郵件罪,而非侵犯通信自由罪。
選項C錯誤。甲的行為不符合貪污罪的構(gòu)成要件,不構(gòu)成貪污罪。
19.甲承租乙的房屋后,偽造身份證與房產(chǎn)證交與中介公司,中介公司不知有假,為其售房給不知情的丙,甲獲款300萬元。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
A.甲的行為觸犯了偽造居民身份證罪與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同時是詐騙罪的教唆犯
B.甲是詐騙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與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的正犯
C.偽造居民身份證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與詐騙罪之間具有牽連關系
D.由于存在牽連關系,對甲的行為應以詐騙罪從重處罰
「答案」A
「考點」間接正犯、牽連犯
「解析」選項A說法錯誤。本題中,中介公司對甲的詐騙行為自始不知情,甲是將中介公司當作犯罪工具來利用的,甲不是教唆犯,而間接正犯。
選項B說法正確。甲偽造身份證與房產(chǎn)證的行為,構(gòu)成偽造居民身份證罪與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甲是偽造居民身份證罪與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的直接正犯,同時是詐騙罪的間接正犯。
選項C說法正確。甲偽造身份證與房產(chǎn)證的目的是為了騙取他人的錢財,因此,甲偽造居民身份證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與詐騙罪之間具有牽連關系。
選項D說法正確。甲的最終目的是實施詐騙行為,因此偽造證件的行為只是他的手段行為,詐騙行為才是他的目的行為。根據(jù)牽連犯擇一重罪的處罰原則,對于甲應以詐騙罪一罪處罰。
20.下列哪一情形不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
A.國家工作人員甲,將公款借給其弟炒股
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甲,以個人名義將公款借給原工作過的國有企業(yè)使用
C.某縣工商局長甲,以單位名義將公款借給某公司使用
D.某國有公司總經(jīng)理甲,擅自決定以本公司名義將公款借給某國有事業(yè)單位使用,以安排其子在該單位就業(yè)
「答案」C
「考點」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
「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一)將公款供本人、親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二)以個人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的;(三)個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謀取個人利益的!捌渌麊挝弧奔劝瑖袉挝唬舶綘I單位。因此,選項A、B、D中的情形均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選項C中某縣工商局長甲,以單位名義將公款借給某公司使用,不屬于“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情形。
以上就是唯學網(wǎng)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司法考試中刑法的專項針對性練習,更多關于司法考試的信息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