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系列30:對孩子正確的性教育(三)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著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性教育也一樣,家長必須具備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孩子成長需求的能力,才能讓孩子得以健康成長。
1. 三歲以前性教育的重點
三歲以前的性教育有兩件事非常重要:
第一件事,在3歲以前,要教會孩子適當?shù)娜フJ識自己的身體。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的不斷的去讓孩子知道就可以了。比如在孩子洗澡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是你的眼睛,這是你的鼻子等等。同時不要刻意的去跳過孩子的生殖器官,比如說,這是你的陰莖小雞雞;小雞雞是小便的地方,爸爸幫你洗干凈。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他會對自己的身體充滿著好奇,理解能力也會得到增加,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借助繪本《我的身體》等,按照順序先從身體的其他部位講起,然后再講解生殖器官及其功能,會更加的自然一點,容易開口一點。
第二件事,家長一定要正確的陪伴孩子的成長。這里強調兩點,第一點,家長不可以暴力對待自己的孩子,比如吼叫、打罵等等。第二點,家長不要拋棄自己的孩子,比如把孩子完全丟給老人帶,或恐嚇拋棄孩子等等,否則,會導致孩子安全感嚴重不足。這些其實也是性教育最關鍵的一部分。比如一個孩子從小缺愛,可能他就會容易早戀;比如兩性關系當中,有的人容易喪失自我的去討好別人,因為喜歡一個人而丟失自我等等。孩子通過你對她的態(tài)度來體驗到自己在別人心中是否被認同,是否有價值,這就決定了他內在的價值感。
三歲以前,正確陪伴孩子,家長要注意四點:
第一,家長不要帶孩子進錯廁所。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沒有關系,在公共廁,媽媽帶著兒子進女廁所,爸爸帶著女兒進男廁所等等,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
第二,家長不要給孩子混穿男女衣服。家長給孩子混穿男女衣服會導致孩子潛意識性別異化,會導致孩子性別發(fā)育出現(xiàn)問題,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
第三,家長不要帶孩子隨地大小便。認為孩子小沒有關系,于是帶著孩子隨地大小便,甚至擦完屁股不打掃不清理揚長而去。這對孩子壞影響是,壞公德心;培養(yǎng)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模式;讓孩子對身體沒有了隱私的概念。
第四,家長不要阻止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三歲以前的孩子,一是喜歡用嘴去咬東西舔東西。二是喜歡用手去撫摸自己的隱私部位等。心理學上叫口欲期、肛欲期。有的家長告訴孩子不能碰,斥責、暴力制止,甚至用手去打孩子,這都是錯誤的?梢越o孩子身體洗干凈以保持衛(wèi)生,可以用合適的玩具替代,可以給予適當?shù)囊龑У鹊,滿足這個階段的充分成長需要,否則,對一些孩子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2.正確斷奶的重要性
斷奶就是用配方奶或者是用輔食代替母乳的這樣一個過程,時間上一般快可能兩個周半個月,慢的話可能需要兩個月。斷奶過早可能造成斷奶綜合癥,比如說愛發(fā)脾氣、哭鬧、發(fā)育停滯、營養(yǎng)不良等,也可能導致孩子和媽媽無法建立更深更親密的關系;斷奶過晚也不利于我們孩子的心理發(fā)育,可能會導致孩子對乳房的連接過于依賴,導致跟媽媽分離不了等。斷奶相對而言在孩子一歲半左右比較好一點,除了掌握斷奶的時間,斷奶的方法也很重要,否則,會導致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的發(fā)育出現(xiàn)問題,可能當時并沒有影響,當?shù)轿磥砜赡軙l(fā)生嚴重的問題。
幾個常見的家長錯誤的斷奶方法:
第一個,強行把孩子和母親隔離開來斷奶。或者是一個星期或者半個月,不讓孩子跟自己的媽媽見面等等,這會給孩子的生理心理情感方面造成一些看不見的創(chuàng)傷,導致孩子從小就缺乏安全感,即成為童年的心理創(chuàng)傷。
第二個,斷奶的過程過于反反復復。這不利于孩子自我人格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如果孩子表現(xiàn)的過于激烈,我們要考慮的不是去妥協(xié),而是我們是不是斷奶的時間,或者斷奶的方法出了問題。
第三個,在媽媽乳頭上涂一些東西來斷奶。有的媽媽在自己的乳頭上涂風油精、牙膏、辣椒甚至黃連等來戒掉孩子奶癮,這不僅對嬰兒口腔黏膜不健康,更可能是給孩子還會留下心理的陰影。
如何正確斷奶,這是每個家庭和家長都必須掌握的教育孩子哺育孩子的以及性教育的最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條就是要把握好斷奶的時間,在一歲半左右為最佳時機,不要超過兩不要超過兩歲也不要低于一歲。
第二條可以逐步減少未來的次數(shù),比如每天5次變成4次,慢慢又變成3次,3次又慢慢的變成2次,孩子慢慢適應之后,有意識的延長哺乳的時間間隔。
第三條適當?shù)脑跀嗄讨奥南纫钆漭o食,先慢慢養(yǎng)成吃輔食的習慣,再開始逐步斷奶。
第四條建議先斷白天的然后慢慢的再去斷晚上的奶,白天可以吃輔食,可以陪孩子玩耍等等,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五條建議提前用奶瓶喂母乳過渡,當孩子適宜奶瓶之后,慢慢就會降低對乳房的依賴,斷奶也就會變得更加的順暢和自然。
第六條爸爸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陪伴當中來。孩子一歲半左右就是準備斷奶或者斷奶之前,爸爸就要逐步的更多的出現(xiàn)在這個孩子的陪伴當中來。
3.孩子分房分床的重要意義和核心
我們建議,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需要尊重規(guī)律,敬畏規(guī)律,培養(yǎng)孩子最終成為他自己,要培養(yǎng)一個健康獨立人格的孩子。第一從斷奶開始,第二從單獨睡覺開始,第三從單獨吃飯開始。這幾件事都應該在6歲以前全部把它完成。
作為家長跟孩子及時地分房,特別是異性父母和孩子及時分床,比如說媽媽跟兒子,爸爸跟女兒的這種分床,會隔斷孩子通過接觸父母的身體獲得性滿足的機會,也會阻斷孩子過于依戀父母的心理依賴,還會阻斷孩子戀父戀母情結的形成,同時還有利于夫妻感情的發(fā)展和維護。分床需要注意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條,分床時間大概在3歲左右。分床最遲不要超過4歲了,早不要早過3歲;分房在6歲左右,最遲也不超過7歲。至于孩子和自己的同性父母沒有分床,相對來講問題沒那么嚴重。但如果夫妻雙方不和,比對另一半有憤怒和對抗,孩子和你形成了同黨,這就不是一種好的家庭結構和模式。解決之道,第一,找到自己和伴侶對抗的原因并從中走出來,同時具備化解對方對抗的能力。第二,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你們的事,你們兩口子吵架打架離婚是你們的事,跟他沒關系。第三,我們要讓孩子回歸孩子的本位,告訴孩子這是你只是個孩子,爸爸*事我們自己處理,需要你的尊重,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這個事跟你有沒有關系。記住,你可以跟孩子是無話不說的好友,但你跟孩子不可以是家庭戰(zhàn)爭的戰(zhàn)友。
第二條,很多父母想通過陪睡來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這是不可能的。陪睡修復不了孩子缺愛和安全感的缺失,陪睡不等于陪伴,安全感主要來自于三歲前的陪伴,來自于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愛,來自于家庭環(huán)境的和諧。家長大多數(shù)時候是對孩子有這種補償?shù)男睦砘蛘呃⒕胃校傁Mㄟ^某些行為或者是某些方面的過度滿足來彌補孩子,卻不知道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危害。還有一部分家長是因為自己孤獨或者是自己安全感不足,表面上是陪孩子睡覺,其實是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離不開你的孩子,然后來滿足刺激或者尋找自己的安全感,孩子莫名其妙的成為家長人格匱乏的犧牲品。
第三條,家長不要去詢問孩子你要不要和我們分開睡。這種行為只會體現(xiàn)出家長的無能和恐懼。孩子到了分床的年齡,就要堅定的執(zhí)行兩分床行動。要提前準備和策劃,比如告訴他6歲以后就要到自己的房間去獨立睡覺了,可以給他做一個慶祝的儀式,和他一起布置好自己的房間,等等。告訴孩子,人生就是一個獨立成長的過程,誰能夠更加獨立的做好自己,把自己該完成的事完成的更漂亮,這個孩子未來就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第四條,媽媽永遠不要把對老公的愛寄托在孩子身上。媽媽不要想著老公讓你失望了,希望孩子來彌補你的失望,替你揚眉吐氣。這對孩子無疑又是一種傷害。期待讓人不堪重負,當你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孩子就會變成你希望的寄托或者是你希望的投射;你有了這種寄托,你就會對他有過高的要求,對他產(chǎn)生極大的依賴,最終又會對他過度的沒有原則和沒有底線的去滿足和溺愛。當父親缺位的時候,母子相依為命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有很多的人格缺陷,所以單親家庭的家長更需要學習和成長。
第五條,媽媽不要把兒子當成對抗老公的擋箭牌。很多女人想逃離老公或者不想和老公親近,兒子往往就成為逃避性的借口。有的女人和自己的父親沒有分離,有的女人心中是有一個放不下的前任,有的女人是對性有恐懼有偏見,等等。這都關系著一個人內在的人格模式缺陷,或者原生家庭、心理的創(chuàng)傷的存在。只有從過去的傷害陰影或者是模式當中走出來,正確的對待當下的人或事物的時候,你才能有一個和諧的夫妻關系,孩子才能回歸本位,才不會對孩子有過度的寄托和投射,孩子才能沒有負擔的,才能更好的成為他自己。
第六條,家長要豆腐嘴刀子心,沒有下不為例這個說法。作為家長要做先做好準備,把握時機,然后接下本來就要堅持原則。爸爸媽媽知道你很難,但我們知道你一定能做到,雖然很難,但這是你成長的必要的階段,爸爸對你有信心,所以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去做到。媽媽小時候第一次也是很難的,但是我沒有放棄,我堅持了,所以我做到了。告訴孩子第一次不適應是正常的,爸爸媽媽相信你會越來越適應等等。就是我們要用這些話術去引導他去接納他,同時又讓他明白底線和原則在哪里。
來源:高維看人生
以上是關于親子教育的相關信息,以供大家查看了解。想要了解更多親子教育信息,第一時間了解親子教育相關資訊,敬請關注唯學網(wǎng)親子教育欄目,如有任何疑問也可在線留言,小編會為您在第一時間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