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誤人為獸加以殺傷的,屬于( )
A.目標的認識錯誤
B.手段的認識錯誤
C.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
D.行為誤差
13.正在使用中的公路上的井蓋的行為,構成( )。
A.盜竊罪
B.破壞交通設施罪
C.破壞交通工具罪
D.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4.王某花8000元錢從人販子手中收買了婦女鐘某,強行奸淫之后,又轉手以10000元的價格賣給他人。王某的行為構成( )。
A.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與強奸罪
B.強奸罪
C.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
D.拐賣婦女罪
15.某國有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張某,故意指使他人虛報保險事故,并由自己親自理賠,騙取保險金20余萬元與他人私分。張某構成( )。
A.保險詐騙罪
B.虛假理賠罪
C.貪污罪
D.職務侵占罪
16.張某以請客為名用酒將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無人處,將高某的錢包(內(nèi)有人民幣5000元)拿走。張某的行為構成( )。
A.詐騙罪
B.盜竊罪
C.搶劫罪
D.侵占罪
17.在犯罪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停止犯罪的情況是( )。
A.犯罪預備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8.丈夫甲為了殺死妻子乙,在飯菜里投放毒藥,剛好乙的朋友丙來看乙,乙邀請丙與他們一起吃飯,造成乙和丙死亡。甲對乙的心理態(tài)度和對丙的心理態(tài)度分別是:
A.均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過失
D.直接故意和過于自信的過失
19.甲愛好游泳,且技術高超,一日,甲聲稱愿幫助乙學會游泳,乙欣然答應。甲遂將乙?guī)У胶恿魃钏幦ビ危谝覄倢W會游時,甲即棄之不顧,獨自游回河岸,乙無力游回,面臨被淹死的危險狀態(tài)。此時,站在河岸上旁觀的丙,游泳技術很好,但丙因不認識甲乙兩人,遂不愿跳入河中救人。本案中,甲和丙的行為:
A.構成共同犯罪
B.應分別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C.均不構成犯罪
D.甲的行為構成犯罪,丙的行為不構成犯罪
20.甲違章駕駛將一行人撞傷。為逃避責任,甲將被撞的行人拖到自己駕駛的車上,帶至無人之處丟下,致使該行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對于甲的行為應如何處罰?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殺人罪
C.過失致人死亡罪
D.故意傷害罪
二、多項選擇題:第21-2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均不得分。
21.犯罪的“著手”是指
A.開始實施犯罪的準備行為
B.開始實施刑法某條罪狀中描述的行為
C.開始實施實行行為
D.開始實施能夠直接危害客體的行為
22.甲本欲殺乙,將乙的孿生弟弟丙誤認為乙殺死。對此正確的說法是
A.甲對丙之死亡結果承擔故意責任
B.甲對丙之死亡結果承擔過失責任
C.屬于對象認識錯誤
D.屬于行為差誤
23.作為中止犯成立時問條件的“在犯罪過程中”包括
A.在預備犯罪過程中
B.在實行犯罪過程中
C.對故意犯罪的結果犯而言,在危害結果發(fā)生之前
D.對過失犯罪而言,在危害結果發(fā)生以前
24.在刑法理論上,實質的一罪包括
A.繼續(xù)犯
B.連續(xù)犯
C.結果加重犯
D.想象競合犯
25.下列情形中,應以共犯論處的有
A.與走私罪犯通謀,為其提供運輸方便的
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國家禁止進口物品的
C.非國家工作人員與國家工作人員勾結,伙同貪污的
D.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生產(chǎn)、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為其提供生產(chǎn)、經(jīng)營場所的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6.簡述未遂犯的成立條件、處罰原則及其與預備犯的區(qū)別,
27.簡述報復陷害罪與誣告陷害罪的界限。
四、辨析題(28小題,8 分要求對命題進行判斷并著重闡明理由。)
28.請對“因為刑法分則沒有規(guī)定見危不救罪,所以見危不救行為不構成犯罪”這一說法進行辨析。
五、法條分析題(29小題,1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理論。)
29.《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chǎn):(1)入戶搶劫的;(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4)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shù)額巨大的;(5)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6)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7)持槍搶劫的;(8)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請回答以下問題:(1)條文中“其他方法”應如何理解?(2)條文中“入戶搶劫”應如何理解?(3)條文中“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應如何理解?(4)條文中“持槍搶劫”是否應當包括“持假槍搶劫”的情形?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