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有著“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美譽,至今已有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白居易《琵琶行》對其音色描繪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其著名樂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潯陽月夜》、《陽春白雪》、《昭君出塞》等。
我國音樂歷史上有不少描寫昭君出塞的樂曲,但凡提到琵琶,大多和昭君出塞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在《一素子琵琶譜》中新調(diào)6首之一,為《昭君出塞》,注明通《石上流泉》,而《月映西湖》,注又名《出塞》;華秋蘋《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zhèn)鳌返恼憬惸练蚺膳们恐杏小墩丫埂,后來李芳園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出現(xiàn)了描寫昭君出塞故事的套曲《塞上曲》。
本文將為大家介紹的琵琶曲《昭君出塞》由華彥鈞傳譜的。該首樂曲通過刻畫昭君出塞時的情緒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無限感慨。
據(jù)華彥鈞自己說,此曲是由他父親華雪梅傳授的。但是,我們從該曲的旋律音調(diào),可以發(fā)現(xiàn)有類似廣東音樂“乙反線”的特征,似乎有作者所處年代廣為流傳的廣東音樂曲《昭君怨》的因素。此曲有作者自己琵琶曲上的一些特點,例如,與《大浪淘沙》相似的樂曲結構、旋律節(jié)奏音型和演奏手法等。在表現(xiàn)的情感上,仍表現(xiàn)出作者的豁達氣度,而絕無那種閨怨的氣息。
《昭君出塞》這一樂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旋律端莊深刻,刻畫了昭君出塞時的激昂悲憤之情和離別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
第二段節(jié)奏沉穩(wěn)單一,旋律富有內(nèi)在動力,表現(xiàn)了一個紛雜的場面。
第三段結構短小,音樂輕快明朗,層次分明,表達了對昭君出塞的無限感慨。
(如需獲得更多琵琶名曲等相關知識點,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文藝體育欄目樂器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本頻道除小提琴、古箏等樂器類最新新聞外,還有各種鋼琴培訓、琵琶培訓等課程資訊,歡迎廣大樂迷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