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在我國古已有之,古代雕塑作品多和宗教有關,如著名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堪稱古達雕塑傳世精品。近些年來,我國有不少雕塑家致力于開發(fā)當下文化資源和觸及當代文化問題,同時還有相當部分的雕塑家注重東方化哲學意識和人生體驗在當代藝術中的轉換與呈現(xiàn)。這些均表現(xiàn)出我國雕塑的崛起。
我國著名雕塑家楊劍平的人體雕塑以雙性人的象征性,表現(xiàn)生命充滿自憐的困惑,涉及到潛意識中最隱秘的東西。余志強用銅片焊接的空心的頭像,把人被信息時代片斷化的處境刻畫得直接而又深入。而雕塑家石向東用鋼盔鐵甲做成的一家大小,顯然是對機械文明、暴力的反省。而姜杰以其女性的敏銳,尖銳地提示出人所遭遇的傷害。劉威則以《收租院》式的場景,把今日人生復雜、孤寂、無奈和不可名狀的體驗直接展示在觀眾面前。劉建華連接波普意識和超現(xiàn)實體驗的作品,隱含著藝術家對當代生活荒誕性的理解。這些具有固化特征的形象塑造,和許多裝置作品不同,具有一種精神沉思的靜態(tài)性和敬畏生命的歷史感。這些雕塑家均致力于開發(fā)當下文化資源和觸及當代文化問題。
而像田世信、孫家缽、曾成鋼、陳云崗、王洪亮等從歷史文化資源汲取靈感,創(chuàng)作出獨特藝術形象之外,在楊明作品中我們看到疲憊以至坍融的人體,在朱成的作品中看到人體塌折在椅子上時,可以感受到中國雕塑家對于今日人生的獨特體驗。把人文情感和生命意識轉化為物態(tài)變化本身,這是雕塑家的天職。同樣,在鄧樂鉆空實體,使其在光線中虛化的仿古雕塑中,在展望用不銹鋼材料置換的假山石上,在何力平神秘、突兀、飽含民間智慧的鬼城故事里,在張新創(chuàng)作出來即開始消失的冰雕上,在王強讓其順水漂流又不斷變化的幾何形內,都可以感覺到東方人對于流變、對于空靈的特殊感受,反映出這一代雕塑家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自由主義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加上藝術對現(xiàn)狀的關懷,無疑有利于中國雕塑家們去創(chuàng)造具有獨立價值的中國當代藝術成就。
如需獲得更多美術類相關資訊,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文藝體育欄目美術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