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雕塑有著長久的歷史,長期形成了很多共性的東西,但是由于在古代多是社會地位低下的工作來進行雕塑,因此缺乏雕塑家個性的東西。而現(xiàn)在國內(nèi)的雕塑界都太注重形式,很少有人能在雕塑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藝術家的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去。從這一點來看,吳為山的雕塑作品不僅注重形式,還把內(nèi)在的精神融入到了雕塑作品中去,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功。
吳為山的雕塑把傳統(tǒng)的寫意與現(xiàn)代主義的表現(xiàn)結(jié)合起來。西方與中國迥異,有著鮮明的個人特點,如羅丹,米開朗基羅。米在晚期的作品就體現(xiàn)出強烈的個人色彩,把自己對生命的體驗,人性的體驗溶灌進去,但這畢竟是西方的。如何用東方語言來表達個性精神,這恰恰是中國當代雕塑所欠缺的,所以我覺得為山至少在這個角度把它填補了。東方藝術有自身很好的形式語言和特點,即使是民間藝術,也有著它詼諧幽默樸素的特點。吳為山能把中國語言的這個東西吸收進來,這是他的語言感覺,在此基礎上,他又立足于現(xiàn)代的人文關懷,成為他自己的語言。從歷史中國藝術家應該走的,中國文化在經(jīng)歷了這么多的磨難以后,留下的是我們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中國應該走精神化的道路,F(xiàn)在這一塊非常缺乏,我覺得吳為山能這樣在做真是非常好。西有很完整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但畢竟它的語言體系是西方的,它的光影感覺、體面關系還是西方的,一種比較具象的。而吳為山的寫意則是主觀感受,是中國的。
擴展閱讀:吳為山是我國具有國際影響的雕塑藝術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副主任、藝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2012盧浮宮國際美術展金獎、英國皇家“攀格林獎”等大獎。
如需獲得更多美術類相關資訊,敬請密切關注唯學網(wǎng)文藝體育欄目美術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