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經(jīng)過幾千年來無數(shù)代人的心血,中國畫(國畫)逐漸形成各種流派,如江南山水畫派、吳門畫派、松江畫派、江西畫派、長安畫派、揚州八怪等等,本文就將為廣大國畫愛好者詳細解析南方山水畫派。
南方山水畫派也稱“江南山水畫派”,是中國山水畫史上年代最長、地域最廣、畫家和支派最多、影響亦最大的國畫流派,流衍至今不衰。江南山水畫派以董源、巨然為代表,世稱 :“董巨”,善于表現(xiàn)江南景色,體現(xiàn)風雨的變化。這一時期,作為中國山水畫重要技法之一的“皴法”,在此時得到了很大發(fā)展,墨法逐漸豐富,水墨和水墨著色的山水畫已發(fā)展成熟。
“平淡天真”是南方山水畫派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這一審美特征米芾在他的《畫史》里作了充分地表述。米芾的審美意趣在于追求“平淡天真”、“不裝巧趣”。董源、巨然的山水畫派,在當時雖不受北宋宮廷和畫壇所重視,但它“平淡天真” 、“率多真意”的美學特征和畫風卻與米芾不謀而合。米芾發(fā)現(xiàn)了董、巨山水畫的審美價值,并全力推崇和贊賞。米芾在《畫史》中說:“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云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蒼,枝干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南方也。”“巨然師董源,今世多有本。嵐氣清潤,布景得天真多,老年平淡趣高。”
米芾、米友仁父子的“米氏云山”亦極具平淡天真的藝術(shù)特征。米氏父子的山水畫主要反映襄陽、鎮(zhèn)江一帶的云山之景,他們崇拜并師法董源,但他一變董氏畫法,用抒情寫意性更強的“落茄法”來表現(xiàn),他們旨在通過水墨洇潤、山云朦朧的境界來抒發(fā)他們的胸臆和情感。
蘇軾亦在詩文中表述他的美學思想。他在《書鄢陵王主簿所折枝》詩中云:“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蘇軾認為繪畫與作詩一樣,也應該達到天工自然、意境清美。這是蘇軾的詩、畫審美觀和標準的自白。董源、巨然、米芾、蘇軾等人的繪畫,審美特征是一樣的,皆追求平淡、天真、自然、清秀。這種審美特征是南方派山水畫家所共有的。董源的《瀟湘圖》、米氏父子的“米氏云山”、蘇軾的《瀟湘竹石圖》、惠崇的“南方小景”、法常與若芬的“禪意山水”、江參的“南方山水”,均具有這種美學特征。
南方山水畫派是以南方自然山水為描寫對象,南方的地域特征是山巒平緩,連綿不絕,草木豐茂,煙嵐清潤,江水浩渺,境界遼闊。這些特征,決定了南方派山水畫構(gòu)圖、布景上的特色——平遠。(如需獲得更多國畫流派相關(guān)資訊,敬請密切關(guān)注唯學網(wǎng)文藝體育欄目美術(shù)培訓頻道,小編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關(guān)報道。